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中国“寿”文化现状

时间:2022-01-05 16:25:11 来源:温凤海工作室 浏览量:0

作者:刘丽芳 (2007时代出版社)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世界长寿文化一书》
   长寿人类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如影随形,负载着人类的梦想、智慧和勇气,是人类从青涩走向成熟,进而登临非凡的足迹,也是人类一个认识自己、挑战自己的光辉历程。长寿文化如同一片深不可测的浩瀚之海,当我们远远瞭望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它的表象,平衡而宽广,但真正地遨游其中就会感受到它的惊涛骇浪和激流的汹涌,以至于无法探测它的全部,所以只能随波逐流记录下波峰浪谷间的点点滴滴,至于潜于海底的无尽宝藏,则需要人类永无止息地探索、挖掘。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常常对神奇的生命扪心自问:生命究竟是什么?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从喧嚣的历史中得到了见证:生命是无比庄严与尊贵的存在,是创造世界的主体。面对由主体缔造的一切美好,我们对生命怀有的是深深的敬畏和超越其他的神圣之感,这种至高无上的生命崇拜造就了我国独有的长寿文化;书法艺术中的“寿”字以及形态各异的“百寿”甚至“千寿”更是以篆、草、行、楷、隶诸体横空出世,为世界长寿文化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博大精深——长寿文化解读

    1、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巨轮的飞速旋转,国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生百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将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科学家早已预言,21世纪将是长寿的世纪,人均寿命有望突破100岁,21世纪出生的婴儿有可能见到22世纪的曙光。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百岁老人已接近2万人,而且这样的数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增长,“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语从此消散在历史的云烟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将有越来越多的百岁人行走在长寿之路上,以健康的理念领悟着生命的真谛,享受着健康、快乐的幸福生活,对社会大众的福祉做出更多的贡献,使长寿的人生更臻完美。

    2、长寿文化溯源——奇异的长寿崇拜
   崇拜是人对某种事物发自内心的一种十分虔诚的仰慕,比如远古就已出现的图腾,起初是一个氏族部落的崇拜偶像,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那是一种神圣而不可玷污的情感标志。在中国长寿文化中同样也存在着顶礼膜拜的现象,而这些对象大都是作为长寿象征的动物和植物,它们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赢得了中国人的崇敬,并经常用来作为赋予他人的美好祈愿和祝福。

    松柏长青

    松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心中非常崇拜的偶像,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咏赞,如《诗经》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茂松矣......”用来比喻君主的家业兴旺发达;《论语》里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称:“松柏为百木之长也。”在我国传统植物文化观念中,松柏的崇高地位无疑是根深蒂固的。

    为什么中国人对松柏如此青睐呢?松柏是松科长绿乔木,松叶为针形,柏叶扁平。松柏的叶子都是四季常青的,经冬不凋;树干挺直高大,树枝屈曲盘旋如虬龙。松柏树龄长久,一二千年的古松柏并不鲜见,松柏的材质好是建造屋室的好材料。松柏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松柏四季长青的枝叶可以象征经久不衰,长青不败。松柏普遍地被视为祝颂、期盼健康长寿的象征物。在被当作祝寿题材的吉祥图案中,有松竹梅组成的“岁寒三友”、“松柏同春”、“松菊延年”等诸多与长寿寓意有关的纹样,在画稿、文具、什器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仙鹤千年

    鹤是中国稀有的珍禽,《诗经》有云:“鹤鸣于九霄,声闻于天。”意思是它能飞得很高,在天上鸣叫,鸣声高亢响亮。鹤的寿命一般在五六十年,是长寿的禽类。《花镜》中记载:“鹤生三年则顶赤,七年羽翮具,十年二时鸣,三十年鸣中律,舞应节。又七年大毛落,氄毛生,或白如雪,黑如漆,一百六十年则变止,千六百年则形定,饮而不食。”所以民间视鹤为长寿之禽,并有"鹤寿"之说。《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
 
 

异彩纷呈——中国各地长寿观

    1、东北地区:有规律的生活是长寿的基石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大兴安岭以东的内蒙古地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域单元。东北地区地域辽广,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寒冷,这些自然环境影响着这个多民族聚居区的社会生活和生存质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提高,东北地区出现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以沈阳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沈阳市百岁以上老人105名,2004年增至120名,截至目前为止,沈阳百岁老人约有130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按照一般规律,女寿星总比男寿星多一些,而在沈阳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男女寿星的人数平均,在这方面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但各区分布不均匀,有时在一个区出现2—3位寿星。
   探寻他们的长寿秘诀,他们一致认为除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爱劳动、不偏食、笑口常开以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按时作息,几乎是这些百岁寿星的最大特点,每天晚上九、十点钟就寝,早晨五、六点钟起床,已经成为寿星们多年如一日的起居习惯。另外吃饭的时间也很有规律,定点就餐,以清淡为主,喜欢吃粗粮。还有就是每天都要参加一定量的劳动或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六大根基:规律生活、心理平衡、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科学饮水、戒烟限酒,把规律生活列为六大健康根基之首。的确,人体内生来就有一个预定好的时刻表——生物钟,它严格、准确、连续地运转与控制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直到生命的结束才停止。规律生活要求把每天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在生物钟的运转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多加几个"定时"活动,如:定时起床觉醒后先进行"心理养生",想些愉快的事,然后逐一进行揉腹、叩齿、鼓漱、咽津、提肛等活动。起床讲究"三个半分钟",即坐起、双腿垂床沿、立起后站立各半分钟。起床后先喝水,进行一番"体内洗涤";其次排便,做到有效排毒、抗衰。再次就是洗盥,如梳头、搓脸、转睛、挺腹、按摩、冷水洗脸等。早晨洗脸时的自我按摩是最好的面部美容。天天如此,便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能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地把生命的分分秒秒都浸透生活的激情,那就等于掌握的长寿的秘密。

   
   2、华北地区:乐观的情绪是长寿之匙
   华北地区是指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北部的一片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在五个省市之中,生活着相当数量的长寿老人。 
   如今首都北京的百岁老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市老龄委的统计显示,截至2003年年底,北京市共有247位百岁以上老人,其中110岁以上的老人有3人。调查显示,早在2000年,北京市即已全面进入老年型社会,而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同期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中仅百岁老人的数字,2003年就比2001年多出57人。分析显示,在北京市的百岁老人中,女性约占80%。从居住地分布看,百岁老人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区,其中生活在城八区的百岁老人为209人,占全市百岁老人总数的84.6%。在山西、内蒙、天津等地的百岁老人状况也是呈逐年递增的势头。

    那么这些百岁老人是怎样看待长寿的呢?有关专家做过一些个案调查,他们总结了七大因素:①起居有规律,睡眠质量好;②饮食有节,不挑食;③性格开朗,乐观健谈;④有爱好特长,几乎所有老人都爱干净;⑤一切顺其自然;⑥性格温顺,善于交友,乐于助人;⑦家庭环境好,晚辈孝顺,对老人生活照料周到。在这些因素之中,他们更注重精神的自我调节,可见保持乐观的情绪是长寿的法宝。现代医学证明,情绪通过大脑而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作用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促进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意志、个性等心理活动。身心健康的长寿者,特点之一就是保持乐观的情绪。其中幽默感是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有人戏称:“一个城市增加一个马戏团的‘小丑’,比建一座医院对人们的健康更有好处。”因为笑是欢乐、愉快的情绪表现,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另外,乐天知命也有着我国养生理论的科学性。知命也就是了解世界上事物发展的规律,乐天就是乐观地对待事物的发展。知足常乐,能使人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因事情不顺利或一时待遇不好而可能引起的种种烦恼。

    
   3.华东地区:自然与人文契合的长寿之风

    华东地区涵盖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六省一市。这一地区是黄河与长江流经之地,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同时又兼备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是众多寿星的诞生福地。

    特别是中国六大长寿之乡的江苏如皋,以独特的长寿现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根据联合国确定的长寿地区标准,即每百万人中有75位百岁老人就算长寿地区。而人口总数为145万的如皋,目前百岁老人已达125位,且99周岁以上的老人竟有170余位,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遥遥领先,而且远远超过联合国的标准。如皋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雉皋、雉水,自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正式置县以来,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尊老传统源远流长。现今,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平民百姓家庭,敬老爱老蔚  据县志记载,嘉庆年间,如皋寿星吴际昌、施景禹曾经奉旨进京,入席宁寿宫"千叟宴",并获得皇上得恩赐,从此为长寿老人过"千叟宴"成为如皋长寿文化的内容之一。目前,如皋市共有老年人口27.5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4万余位。在家庭和政府的照顾之下,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在世界有关组织剖析如皋的长寿现象时,专家认为,一个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是如皋寿星多的原因之一。因为在良好的敬老爱老的社会环境下,高龄老人得到家庭、社会等各界的关爱,生存条件大大提高,心态与心情也处在一个健康愉悦的状态,这些都是一个人能够长寿的外部条件。

    另外,如皋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世界上公认的长寿地区不是地处高寒地带,就是位于偏僻山区,惟独如皋地处平原,而且位于工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可谓全球罕见。如皋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温适中,雨水充沛,日照时间足,无霜期较长。如皋常年平均气温14.7度,最冷的一月气温在2.1度,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仅为27.1度,气温适中的如皋,有利于肌体生理机能的提高。同时,空气湿度是气候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如皋常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舒适宜人。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均表明,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寿命有关。自然环境包括地层结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气温、气压、日照时间等。适宜的气候往往会使人们心情开朗,精力充沛,健康美丽。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陶冶心灵,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是健康、长寿的摇篮。

    
   4.华中地区:千年的积淀是长寿的最佳资源

    我国中部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统称为华中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无论是河南的中原文化还是湖北、湖南的楚文化,都在中国文化的年轮上镌刻着千年的印记,而中国的传统伦理和道德风尚在文化的传承中得到延续。

    作为六大长寿之乡之一的湖北省钟祥市,就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钟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700多年:公元前701年,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系楚国陪都。西汉改郊郢为郢县,东汉初撤销郢县。三国时属吴,称石城。吴在石城置牙门戍。晋元康九年(299年)置竟陵郡,治石城。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年),改石城县称苌寿县。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苌寿县为长寿县,同年置郢州,治长寿。隋唐宋因之。元升郢州为安陆府,仍治长寿。明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安陆府为安陆州,废长寿县并入安陆州;明嘉靖十年(1531年),因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升安陆州为承天府,为中央三大直辖府之一。同年复立县,取“祥瑞钟聚”之意,赐名“钟祥”;嘉靖十八年(1539年),设兴都留守司,故钟祥又有兴都之称。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仍治钟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仍为钟祥。1992年5月撤县设钟祥市。钟祥是楚文化发祥地,楚国陪都,明朝嘉靖皇帝的发迹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全国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钟祥市均被确认为全国的长寿之乡。全市人均寿命75.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88岁,在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中列第二位。据最近调查登记显示,全市103万人口中,80岁以上老人11073人,其中90岁以上946人,百岁以上71人,长寿老人在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呈扩大趋势。钟祥之所以成为全国的长寿之乡,除了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殷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这里千年流传下来的纯朴民风,尊老敬老的传统尤其突出。人们不仅对长寿老人竭尽赡养之责,而且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十分敬重。如旧口镇百岁村古时有个仁、义、礼、智、信五德俱有的王婆婆活到105岁,无疾而终。众乡亲为纪念她,捐资出力在她居所门前河上修起一座桥,取名“王母百岁桥”。从古至今,尊老爱老的淳朴遗风一直在钟祥的土地上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千年积淀的优秀传统薪火相传,这些都成为打造长寿之乡的动力之源。

    5.华南地区:山清水秀人增寿

    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是我国南部的璀璨明珠,环境优美,是养育百岁寿星的人间天堂。比如最南端的海南省,以阳光、海水、沙滩、椰树最为著名。碧波万顷的大海,海上船只穿梭,犁银溅玉,阳光、海水、沙滩、椰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自然画面。另外海南的大气、沿海海域、地下水等质量保持在国家一级和二级标准的水平。被国内外环保专家、学者誉为"未受污染的长寿岛"。海南自然环境优美,青山绿水、蓝天碧海。全岛森林覆盖率高达40%,空气清新。海南属热带季风性气候,终年无霜雪,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为22℃—26℃,常年气温变化不大,人体较易适应。

    广西的巴马于上世纪90年代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宣布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现在,巴马的百岁老人为78人。由于总人口仅为24万人,巴马是目前世界上长寿率最高的地方。国际上,关于长寿率的定义为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的数量。“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中至少应有7位健康的百岁老人,而目前拥有24万人口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有健康百岁老人74位,每10万人中拥有30.8位百岁老人,是国际上关于“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4.4倍。这个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全屯510多人,百岁老人多达7人,是国际上关于“世界长寿乡”标准的近200倍。

    广西巴马人之所以长寿,“新鲜空气”起到了特殊的功效。巴马地区植物丰富,四季常青,气候十分宜人。大多数老人都居住在山谷河畔,空气清新无污染,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据科学分析,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2000个至5000个,几个长寿村空气中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3万个,而在一般城市,这一数目是1000个至2000个左右。专家经过对巴马各乡的水田、旱地、菜地中土壤微量元素进行随机抽样分析,发现巴马北部山区土壤中锰、锌含量极高,而铜镉含量低。巴马长寿老人头发中锰的含量比广州、武汉、日本、东京正常人高出10倍。科学研究得知,高锰低铜的土壤分布与心血管发病率呈负比率,而与长寿老人的密度呈正比率;而锌被称为“生命之花”,它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巴马县境内多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由于山区日照时间相对要比平原少,所以山区居民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小,体细胞引起早衰甚至短命的情况也就比平原少。同时,这里的房屋建筑也符合居住卫生的条件:两层、朝南,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等。清洁、宽敞、通风、干爽、日照适宜,这些无疑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大有好处的。

    6.西北地区:粗茶淡饭助长寿

    我国的西北部分布着新疆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青海省,虽然这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还不是高度发达,但这不会影响长寿老人在此聚集,令人称奇的是,新疆自治区的和田恰恰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的诞生地。

    这里的长寿老人主要食物是牛肉、羊肉、鲜奶、酸奶、奶油、鸡蛋、面粉,一年四季水果不断。他们经常吃吃粗粮、没有其他不良嗜好。与其他长寿地区的老人一样,他们的膳食热能不高,有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充裕,能满足人体需要。营养素的合理是因他们平衡膳食。多量的奶,适量的禽、瘦肉,少量的蛋,还有粗粮、杂粮,和大量新鲜蔬菜、水果,此外常吃一些坚果如杏仁、核桃等等。另外他们大都按时定量进餐,饮食有节、食量得当,不过饥过饱,每餐七、八分饱,忌狼吞虎咽。不挑食、不偏食,都是少盐、少糖、少脂肪,多为清淡食物。精心调制、烹调,各种食物有粗有细,荤素搭配,饮食柔软易消化吸收。

    现代科学和中国传统养生之道也告诉我们:健康自然的食物,合理的饮食方式,均衡的营养,能改变我们的体质,增进我们的健康。随着各种健康食物与各种营养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已有更多食物增进健康的新发现和证实,如何善加利用,是食物增进健康的主要关键。我们75%以上的健康与衰弱,是由于所选择的食物和饮食方式决定的。

    在各长寿之乡还有许多养生名言及有益民谣,如:"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多吃蔬菜少吃肉、粗米淡饭能长寿","夜饭少一口、能活99","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等。

    目前世界上的科学家获得更多的证据,证明生命常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而均衡的营养。所谓自然而均衡的营养是指未经加工旳天然食物营养素搭配均衡食物的餐饮,它带给人体每个细胞必需的滋养料,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份等,这些养料都要比例适当,配制均衡,适应身体的需要;而营养过剩、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均会导致健康衰退,加速老化。所以在饮食方面,需遵守适量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和高纤维的原则。这种自然而均衡的营养,可以防止过氧化作用所产生的自由基,破坏正常细胞的代谢作用,导致皮肤粗糙有皱纹、老人斑、血管硬化而发生老化现象。可以使免疫系统持久保持年轻,延缓老化,让我们得到多数人梦想不到的天年。

    7.西南地区:勤劳是延年益寿的砝码 
 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大都属于高原地区,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在这种生存环境下造就了许多长寿老人勤劳的品格。

    有关专家曾访问了多名9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认为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勤劳。他们一生都生活在山区,许多长寿老人,一般在十岁左右就开始做轻微劳动,七八十岁时还坚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九十岁以后大都能生活自理,有的还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甚至百岁老人还能割草、砍柴、放鸭、爬山坡。每天做一些适量的劳动,这不但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他们也因劳动而感到快乐。

    科学家通过对长寿老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这里80%的长寿老人是坚持劳动和体育运动的。现代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劳动与运动对保持健康和提高器官生理功能的重要性。适当的劳动和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过程,延缓衰老。

    生命在于运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生命的曲线:上升期(生长发育期)—稳定期(成熟发达期)—下降期(衰老期)。如果一生中始终坚持勤奋地工作、劳动和体育锻炼,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力而不过分疲劳,就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持较长的成熟发达期,延缓衰老。医学工作者经过实验观察证实,到了老年期才开始注意体育锻炼或参加适当的劳动,效果虽比年轻人差得多,但也可有效地增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相反,有的人原来身体很好,由于退休后无所事事,甚至连家务劳动也不愿做,结果身体很快衰弱,清福未享成,却过早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达尔文曾说过:"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空虚是成正比的。"因为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久之可产生失落感和老朽感,进而会精神萎靡,情绪抑郁,甚至导致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一个人如果终日闲坐不动,整个身体得不到应有的活动,会导致血脉不畅、肌肉逐渐萎缩,也会加速内脏器官退行性的改变,使衰老来得更快。

    民间广为流传的"十叟长寿歌",就是长寿经验的总结。其中第五条"五叟整衣袖,服务自动手",就是勤劳的意思。勤劳不但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德,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药。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人要想活着就得动,活动、活动,要活就得动,不能动也就活不长了。

    总之,劳动创造世界。通过劳动不仅创造了财富,而且也锻炼了人的身体,使人得以高寿,勤劳是益寿延年的密码。
温凤海书法工作室;qq:475928398  13263118352(助理)